2024年11月28日 星期四

迪莊親述背對轉身技術

中場的基本技術(二)背對轉身11式


本文將講解中場球員在背對守衛時的轉身技術,除了迪莊(Frenkie de Jong)親身講解如何背對轉身?還提供影片,可參考三位轉身專家迪莊、柏迪(Pedri)、奧迪哥特(Martin Odegaard)在球場上的多種轉身技術。

此外,本文後段的7mlc教學影片,提供了奧迪哥特經常使用的5種背對轉身技術,非常實用!

迪莊(Frenkie de Jong)親身示範「背對轉身」技術。

先看看由Unisport提供的片段(3分鐘)
Learn the De Jong turn from Frenkie himself

迪莊轉身(de Jong turn)

背對轉身的技術可細分為6個步驟:

1. 望後觀察身後對手,以左腳內側控球向左前;
2. 右腳快速外跨穿越皮球,假扮盤球轉身向左後;
3. 左腳跟隨右腳的跨步,整個身體移向左後之後,隨即轉身;
4. 轉身後,準備以右腳的外側撥球;
5. 右腳外側輕撥球向右後,後望對手有否跟來?
6. 若沒有跟來,再以右腳外側大步推球,加速遠離對手。

迪莊親述重點:


1. 迪莊不喜歡與對手有身體接觸;
2. 在迎接隊友傳球之前,已先後望觀察對手動向;
3. 繼續後望,知悉對手是否已在身後?在身後什麼方位?
4. 在做跨步移向左後的動作時,動作必須加快,以誘使對手也加速移位;
5. 若對手積極緊盯也移位,便把握機會,轉身向另一方,遠離對手;
6. 若對手沒有移位,便直接帶球向他身後,而毋須轉身向另一方。

重中之重,是持續後望對手的動向!

球場上的演繹

以下影片(3分鐘),剪輯了迪莊和巴塞隊友柏迪,以及阿仙奴的奧迪哥特,在球場上的轉身技術!這三位背對轉身專家的技術,很值得參考!

Dribble Dreams Academy
Masterclass Turns & Ball Retention: Ødegaard, Pedri & Frenkie de Jong in Action!

「三迪」背對轉身專家


迪莊三種轉向方式


首先看看迪莊的演繹,球員在賽事之中,不但要懂得背對轉身向左,也要懂得轉身向右。

此外,也要因應對手的逼搶積極性,懂得「執生」,例如,若對手不積極逼搶,便可以不做假動作直接轉身遠離對手,但若對手積極逼搶,便須做多一次假動作才遠離對手。

以下節錄了迪莊在影片中的三種轉身方式(括弧內數字是在影片中的播放時間)。

(一)背對轉身向右後
(二)背對轉身向左後
(三)連環假動作,直接轉身


(一)背對轉身向右後 (2:32) 

1. 在迎球的時候,須先後望對手的動向;
2. 迪莊看到對手從左後方逼近,便以左腳輕輕控球向左前方;
3. 右腳外跨穿越皮球,重心跟隨移向左後方,這個假動作誘使對手以為迪莊向左後方離開;
4. 迪莊後望看到對手已移向左方,於是轉身以右腳外側將球撥向右後,遠離對手。




(二)背對轉身向左後 (2:35)

1. 以右腳外側推球向右前方,牽引對手向這個方向;
2. 右腳外跨向右前方穿越皮球,身體重心也跟隨越過皮球;
3. 這假動作已牽引對手到右後方,迪莊準備以右腳內側推球;
4. 迪莊轉身向左後方,並以右腳內側推球遠離對手。



(三)連環假動作,若對手不跟來,直接轉身向前(2:26)

1. 盤球向著對手,右腳跨步穿越皮球;
2. 右腳跨步後,觀望對手動向;
3. 右腳外側輕撥球向外,未能擺脫對手;
4. 須做多一次假動作,右腳跨步向右,但對手沒受騙移位;
5. 右腳內側輕撥皮球,以試探對手動向;
6. 看到對手沒跟來,便直接轉身向前,推離對手!




柏迪(Pedri)的特質:

1. 慣用腳是右腳,可用右腳作連環腳內側撥球轉身

2. 左右腳都很靈活:兩腳都可以做到鞋底拉後、腳內側拖後、腳內側或外側撥球轉身

3. 也可以兩腳配合:在做觸球轉身時,可以先左腳、後右腳(又或先右腳、後左腳)

4. 轉身超靈活:以簡單的迎球半轉身、或故意將球漏後,便可轉身避開對手


以下便是柏迪其中兩招:

1. 讓球漏後轉身(1:20)

在以下例子,柏迪上前迎球,並假扮以右腳內側接球,但故意讓球漏後,並隨即轉身,遠離對手。




2. 鞋底拉後轉身(1:17)

在另一例子,柏迪推球向前,突然收步以左腳的鞋底拉後,轉身避開了對手,並隨即以右腳內側推離對手。



奧迪哥特(Martin Odegaard)


內跨繞過皮球,以保護皮球

奧迪哥特是左腳球員,在以下例子,由於前面也有對手,所以左腳在做內跨動作時,刻意繞過皮球,以防禦前面對手搶截皮球。

結果,奧迪哥特這個跨步假動作,不但防止前面對手的搶球,也牽引了後面對手向前,最終以左腳外側連續兩次的撥球,分別推離了前面和後面的對手!




奧迪哥特5式

以下是由7mlc提供的教學影片,片中的5項背對轉身技術,均是奧迪哥特的慣用招數。
5 Turns Every Player Should Master | Glide Past Defenders With These 5 Moves
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XOoRfwuZ25M

1. 腳內側轉向(inside foot turn)0:25 )

如下圖示,在迎接來球時,打開身體扮轉向右後,當接球時,腳內前側快速觸球,將球45度扣向左後的空位

如下圖示,觸球位置是靠近大姆趾的腳內側前端,可作較靈活的45度扣後。



2.腳外側轉向(outside foot turn)2:10)


這是第1招的變化,先放鬆的扮用腳內側轉向左後,這個緩慢的假動作也會令對手注視並減慢速度,這才有利於之後的加速轉向擺脫對手。

觸球位置是靠近尾趾的腳外側前端,可作較靈活的45%撥後。


3. 拉球或拖球轉向 4:10)

也是先做假動作,假扮向右後,即是身體在迎球時,轉身面向右後,但其實是用鞋底拉後,繼續轉身,面向對手,然後推球向右前方。



須注意的是,奧迪哥特是用腳內側拖後皮球,而不是鞋底拉後。


4. 拖球反轉向 (5:32)

這是第3招的變化,先拉球(或拖球)轉身面向對手,但今次不是推向右前,而是反方向推向左前。



5. 後腳內側轉向 (6:55)


如下圖示,在迎接來球時,以後腳內側踢向左後,隨即轉身追回皮球,遠離對手。

與第1招的分別在於用後腳內側的腳跟觸球,而不是前腳觸球。

(奧迪哥特的慣用腳是左腳,所以會用左腳的後跟觸球,並轉向右後。)


此外,也可點擊參看本網誌另一篇文章:美斯背轉身過人的秘訣



2024年11月14日 星期四

中場的控球和迎球技術

中場的基本技術(一)迎球和控球技術


本系列 「中場的基本技術」將詳述中場球員的各種基本技術,首篇文章(一)是迎球和控球技術。本文將詳解三種控球技術及迎球三招。這些技巧「超實用」,有助於避開對手,延續進攻。


3種控球技術


先來看看由GEDFOOTBALL提供的影片(5分鐘):
3 First Touches for MIDFIELDER

1. 走動中,以前腳觸球(0:00)


第一種控球方式,是在走動中迎球和觸球(front foot on the move),這是一種有用的控球方式,有利於加快控球,隨即快速推進!

這種控球方式有以下三個特點:

A. 以腳內側控球 

控球時,須打側身,以前腳的腳內側觸球,將球推撥至前方,以加快推進。

*前腳(front foot)是指在接球時,靠近來球方向的一隻腳。

如下圖示,大衛施華(David Silva)在迎接隊友的傳球時,便以他的慣用左腳(前腳)的腳內側將球撥至前方,並同時轉身向前,追回皮球。


撥球後,施華的左腳(前腳)已跨向前,而同時間,右腳(後腳)則作為支撐腳蹬地繼續前進。如下圖示:

*後腳(back foot)是指在接球時,距離來球方向較遠的一隻腳。


B. 有利於加速向前

這種控球方式,因為能夠隨即以後腳作為支撐腳,蹬地向前,這有利於身體加速向前。此外,由於轉身的動作,加上前腳撥球向前的動能,均增加了身體向前的動力。

就如下圖示,迪布尼(Kevin De Bruyne)以前腳的腳內側將球推向前面的空位,隨即加快步伐遠離對手,並追回皮球繼續推進傳球。


C. 更快的第二腳觸球

若以慣用腳作為前腳控球,因為球在慣用腳附近,這就可以更有效的繼續以慣用腳推進!

如下圖示,大衛施華以左腳慣用腳控球之後,繼續以左腳觸球推進。



更快的傳球

這意味可以更快的傳球:

慣用腳作為前腳控球

此外,在步韻方面,若以慣用腳作為前腳觸球,便能更迅捷的在第三腳傳球。

如下圖示,若以右腳(慣用腳)作為前腳觸球並隨即踏地(第一腳),繼而左腳踏地作為支撐腳(第二腳),再以右腳傳球(第三腳)。


非慣用腳作為前腳控球

若以非慣用腳的後腳觸球,便須在第四腳才能傳球。

如下圖示,若以左腳(非慣用腳)作為後腳觸球並隨即踏地(第一腳),之後右腳踏地(第二腳),繼而左腳(第三腳)踏地作為支撐腳,以右腳傳球(第四腳)。

片中有兩個例子,顯示大衛施華用左腳慣用腳作為前腳控球後,都能在第三腳以左腳再次觸球。

總括而言,在走動中,以慣用腳作為前腳觸球,可以加快推進、加快傳球的節奏!

2. 短暫觸球  (1:32)


第二種控球方式是「短暫觸球」(short first touch)。這控球方式較有彈性,可以用慣用腳或非慣用腳,或甚至腳底控球。

在控球時,先以短暫觸球的方式控球,可以令之後的動作較為靈活。短暫的觸球也會令對手有所停頓,之後在做下一個動作時,便會贏了一個起動,永遠快對手一步!

A. 可以隨即急速轉向

摩迪(Luka Modric)便是其中一位喜歡用短暫觸球的中場球員,他最擅長於短暫觸球後的「急轉向」。

「摩迪急轉向」(Modric quick turn)

非慣用腳觸球

如下圖例子,摩迪先以左腳(非慣用腳)短暫觸球,稍作停頓,誘使對手繼續上前,


摩迪先以左腳控球,相信是因為想延續之後的沉肩假動作,這樣便可牽引對手走向自己的左後方,從而有利於隨後的右轉向。


最後,摩迪來了個急轉向,以右腳(慣用腳)的腳外側觸球轉向,避開對手。


慣用腳觸球

以下例子,摩迪先以右腳(慣用腳)的腳內側輕觸皮球,再以右腳外側撥球急速轉向,避開對手。



B. 須先觀察對手  

短暫觸球的控球方式,是須要同對手捉心理,因此,在迎球時,必須先好好觀察對手。


 C. 更快的第二腳觸球

由於短暫觸球的動作較輕,因此可以作出更快的第二次觸球,從而遠離對手!

如下圖示,以右腳內側輕觸皮球稍彈向前,隨即便可繼續以右腳外側推離對手。



鞋底控球

下圖例子,先以鞋底短暫控球,待對手上前攔截時,隨即推離對手。




3. 反向觸球 (3:02)

「反向觸球」(reverse touch)這招,是在控球時,刻意將球控向來球的反方向,由於對手習慣於追向來球的方向,因此,這招很有效,可用來擺脫對手。

「卻奧斯轉向」(Kroos turn)

「反向觸球」是卻奧斯(Toni Kroos)的拿手好戲。卻奧斯在做這個動作時,可以很熟練的先做一下假動作,然後才撥球向反方向。

A. 左腳控、右腳撥 

先以非慣用腳輕觸控球 ,然後撥球向慣用腳,再以慣用腳將球推離對手。

如下圖例子,當迎接來球時,卻奧斯先迎球半轉身,誘使對手繼續上前攔截


然後,再做一下沉肩假動作,左肩下沉向左方,以牽引對手繼續前進,之後便以左腳(非慣用腳)將球撥向「來球的反方向」。。。


就是這樣,球已遠離對手,卻奧斯便以右腳(慣用腳)將球修正後,推離對手。



B. 控撥球都用慣用腳

在另一例子,由於來球是從左方過來,卻奧斯的控撥動作都可以使用右腳(慣用腳)。

如下圖示,先半轉身控球,並且右肩稍作下沉,以牽引對手繼續上前攔截。

當對手走近時,便急速「反方向」轉向,將球撥向來球的反方向,從而遠離對手。



短暫擺脫對手

須注意的是,此招與「短暫觸球」的效果相同,在控球時觸撞向「反方向」後,也只能換來「短暫」的擺脫對手,之後仍須繼續努力推離對手。(片中有例子,卻奧斯做了「反向觸球」後,由於沒有繼續推離對手,結果被對手踢跌!)

這方法可用於球場的任一區域。此片有多達12個例子,有多名球員演繹這招「反向觸球」。從這些例子可以看出,這招十分實用,可以有效的擺脫對手!


中場的迎球技術


現在轉講迎球技巧,請先看看由GEDFOOTBALL提供的影片,尤其是片中講述中場球員的一段。

Why am I always pressed? (5分鐘)

移動中的迎球

此片的主題是「移動的目標」(moving target),即是為了避開對手,邊後衛、中場或翼鋒在迎球時,都不能「企定定」而成為對手「固定的目標」。正確的做法是,須作「移動中的迎球」,令自己成為「移動的目標」,令對手較難捉摸!

循序漸進,同一招式可以有三種變化

1. 先後退,才觸球

在以下例子,這位中場球員便先後退數步,才用後腳觸控皮球,然後再推球遠離對手。

「先後退」,是要令自己成為「移動的目標」,令對手較難追截你!



須注意以下四項要點:

A. 可以前腳或後腳觸球

此片的例子全都是後腳觸球,但其實也可以前腳觸球。本文上半部有關控球的影片,尤其是「走動中,以前腳觸球」的例子,在迎球時,是「先退後,才觸球」。

B. 可以先上前迎球,才退後觸球

其實,在一般情況,迎球的球員通常會先上前迎球,才退後控球,這樣一前一後的走動,令對手更難捉摸。(大家可參考下文例子)

C. 觸球時,撥向遠離對手的方向

在觸控皮球時,應將球撥向遠離對手的地方,若不撥離對手,對手便有機會上前追截。

就如上圖的例子,那位中場球員在控球時,將球撥向前,令他有空間轉身向前,否則,對手便有機會壓住他的身後,令他不能轉身向前。

D. 可以不觸球,讓球漏後,再追球

(文末有兩個參考例子)


2. 先上前迎球、再退後觸球

對於有經驗的中場球員來說,在迎球時,通常會先上前迎球,才再退後觸控皮球,這樣就可以令對手更難捉摸你的動向!

在以下例子,麥亞里士打(Mac Allister)在中場迎球時,便先上前迎球,這也牽引了對方球員跟進。。。


在迎球一刻,須退後成為「移動的目標」,令對手捉錯路,未能上前壓逼。。。


之後,隨即將球撥離對手,再走前追回皮球。。。


。。。追回皮球,並延續進攻。


3. 假扮控球、讓球漏後

若能洞悉對手的動向,可以使出假扮控球而「不觸球」一招!前題是須先好好觀察對手的走向。

A. 對手的走向與來球方向相反

若球向與對手的走向相反,只須簡單的假扮將會控球,然後讓球自然繼續前進,便能擺脫對手。

就如以下例子,中場球員先觀察對手的動向。。。


待對手上前搶截的時候,只須半轉身扮作控球,然後「漏後」皮球,再追回皮球。這樣,便能擺脫對手。原因是,對手會以為你在原地控球,但最終卻「撲個空」!




B. 對手的走向與來球方向相同

若球向與對手的走向相同,則須先做假動作,之後才轉身追回皮球。

這樣做,是想牽引對手改變他的搶截方向,令對手的逼搶速度減慢,從而讓自己更易於擺脫對手。

就如以下例子,中場球員先觀察對手動向。。。


因為知道對手會上前搶截,所以先做沉肩假動作,扮作上前迎球,令對手也走向這方向。。。


最後,「漏後」皮球,並轉身追回皮球,延續進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