翼鋒的踢法(六)靠向內線,而非拉邊的企位
沙拿(Mohamed Salah)是利物浦的射手,以右翼鋒的姿態在英超頻頻入球!那麼,沙拿的企位是如何呢?這種企位方式又如何助他取得眾多入球呢?
本文並將講解「外側肩膀」企位(Outside shoulder),沙拿便以此企位方式,得以拉開與對手的距離。
![]() |
利物浦射手沙拿(Mohamed Salah) |
大家先來看看GEDFOOTBALL提供的影片(4分半鐘):
Mohamed Salah Smart Movement | Winger Analysis positioning off the ball
Mohamed Salah Smart Movement | Winger Analysis positioning off the ball
此片的主角是英超射手沙拿。他擅長於1v1,也是創造1v1機會最多的邊鋒之一。
所謂1v1的情境,是指在迎接隊友的傳球後,可以與對手相距一段距離,兼且可以面向對手,這有助於盤扭向對手的左方或右方,而這樣的可左可右,便能夠令對手無所適從,難以封阻沙拿!
因此,只要是1v1情境,沙拿便有把握可以擺脫對手射門。如下圖示:
傳統方式:創造1v1機會
但這樣的企位若要創造1v1機會,只有當隊友(例如下圖的中鋒MF)威脅到對方禁區,並牽引了對方閘位球員(FB)靠在內線之後,這才有可能。
然而,翼鋒這種傳統企位方式,最後創造出的1v1情境,如下圖示,是在禁區之外的「邊路*」( wide area),因此,不能在接球後,有直接的射門機會。
沙拿方式:創造1v1機會
那麼,沙拿又如何創造1v1機會呢?
首先,沙拿的迎球位置並不是在禁區邊外,而是先移入靠在中路,如下圖示,這樣的企位可以威脅到禁區內的「危險區」(danger zone)(紅色區域)。
沙拿的威脅是虛招,先假跑扮作插入危險區,但最終急轉走入「半空間*」(黃色區域)。就是這樣,在迎接隊友的傳球時,便可以拉開與對手的距離!
* 半空間(half-space)邊路(wide-area)如下圖示:
看看以下例子,沙拿以下圖黃箭咀的方向走位,先牽引對手走入內線,然後,稍為向外移,以拉開與對手的距離。。。
。。。由於與對手保持距離,當跑入禁區接球時,最終沒有被對手攔阻,能夠射門。
「外側肩膀」企位
此片的作者稱此走位方式為「外側肩膀」(Outside shoulder),意思是緊靠對手的外側肩膀。如下圖示:
沙拿在走動時,刻意牽引對手靠向內線,以「推使」(push inside)對手靠入內線。。。
。。。沙拿就以此「推使」方式,在接球時,便可以與對手保持一段距離,如下圖所示的黃色區間。
以下是另一例子,沙拿也是靠在對手的「外側肩膀」,牽引對手移入內線,最終可以在禁區內的半空間接球,並可以與對手保持一段距離,最終可以直接射門。
移入中路
由於「外側肩膀」的企位方式,並非站於邊路,而是移靠內線,因此,如下圖示,這企位也可以插入對方中堅(CB)身後空位(紅色區域),以迎接隊友的「穿越傳球」。
而這也是這位中堅(CB)的盲眼區,因此未能留意到這位翼鋒(WF)的插入。
騰出邊路
翼鋒(WF)這樣的走位,也可以為閘位隊友(FB),騰出邊路的空間(清空邊路),如下圖示:
當這位閘位隊友(FB)上前助攻時,對方的閘位球員(FB)無所適從,不知道應該攔截對方的翼鋒還是閘位球員?
「執死雞」
另一例子,如下圖示,沙拿也在準備斜線插入禁區,最終因為左路隊友的射球被守衛封阻,沙拿便在禁區內「執雞」成功,攻入龍門。
企位造就多入球
總結:沙拿作為翼鋒,可以攻入那麼多入球,原因之一,就是他靠向內線的企位方式!
再看以下兩個例子:
在以下例子,沙拿以「 外側肩膀」企位,靠在對方左閘的外側肩膀,等候插入禁區的機會。
。。。 當中路隊友還未踢出「穿越傳球」的時候,沙拿已起動,以弧線繞過對手,插入禁區迎接傳球,最終射門入網。
![]() |
例子二
沙拿也是在隊友傳球前,已先起動,也是以弧線走入,在禁區內迎接了隊友的「穿越傳球」,第一時候「掃把腳」掃球入龍門!